2019-10-19 11
編者按:
2019年9月19日-22日,第14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第11屆亞太臨床營養大會、第二屆全球華人營養科學家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召開。
此次中國營養界學術盛會引起了廣大媒體的關注。17家主流媒體入駐會場進行了專題報道,各新聞網站、自媒體平臺迅速跟進報道。其中,中國食品報、健康時報、生命時報等多家報紙對會議進行了整版報道,愛奇藝健康等新媒體平臺搭建了APP專題。
今天開始,中國營養界將陸續轉載部分媒體報道,以饗讀者。
關心一個人,除了說“多喝水”之外,還要告訴他如何正確喝水。
絕大多數人對喝水并沒有科學充分的認識,而“解渴”只是水最簡單、基礎的功能。
不久前舉行的中國營養學會第十四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上,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一致強調,人們不僅要喝夠水,更要喝對水。
受訪專家
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、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馬冠生
九成國人不會喝水
《中國水與生命質量認知調查報告》顯示,65.9%的人渴了才喝水,17.5%的人只喝飲料,喝水比較隨意的人占11.6%。
可見,至少九成國人對水還不夠了解,存在飲水量不足、飲水觀念不科學等問題。
馬冠生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,他的團隊曾對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成都四個城市的居民進行飲水調查,發現雖然許多人都知道要多喝水、勤喝水、喝白開水,但真正做到科學飲水的人卻很少,近1/3調查對象未達到每日1.2升的最低飲水量;74.9%的人每日飲水少于6次。
馬冠生指出,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,占體重的70%左右,尤其大腦、心臟、腎臟、肝臟等代謝活躍的組織含水量更高,人體缺水時,對這些組織的影響很大。
水不僅是人體物質代謝的載體,還有維持體液正常滲透壓及電解質平衡、調節體溫、潤滑等作用。
正常情況下,人體水的攝入和排出處于一種動態平衡。當攝入水分過少,或者水分丟失過多時,機體可能處于脫水狀態。
機體脫水時,輕則感到口渴、厭食、煩躁、疲憊,心跳加快等;
重則會眩暈、行走緩慢、呼吸困難、全身無力、血壓下降,甚至危及生命;
若經常飲水不足,慢性腎病的發病風險也會顯著升高。
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發現,短期缺水還會引發記憶力下降。
反之,當機體攝入水分過多時,患有腎臟病、肝病等的人群甚至可能出現水中毒現象。
馬冠生教授表示,急性體重減輕、尿液顏色變深、淚液減少或消失、口腔黏膜干燥等信號提示身體缺水,應及時補充水分,保證機體正常運轉。
水中有不少好營養
由于環境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等因素,當下,國人對飲用水安全的關注遠高于對飲用水營養的關注。
世界衛生組織在第一版《飲用水水質準則》中就提出:“飲用水中的鈣、鎂等典型攝入量約為成人總攝入量的5%~20%?!?/p>
2003年,世界衛生組織修訂第四版《飲用水水質準則》前,組織世界各國的營養學、醫學等方面的專家,專門對飲用水中的營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,重點審視了長期飲用“人造的”或“改良的”(被添加/去除礦物質)水后,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。
最終討論結果表明,水中的礦物質可部分補充人群膳食礦物元素的攝入,尤其是鈣和鎂,并且在人類心血管健康方面存在一定保護作用,去除水中礦物質可能有一定健康風險。
水中含有的礦物元素除了鈣、鎂等比例較大的之外,還包括鈉、鉀、氯、鐵、鋅、銅、鉻、碘、鈷、鉬、硒等必不可少的元素。
維護人體健康的營養素有40多種,主要來自于日常所吃的各種食物,飲用水提供的礦物元素對總體膳食攝入貢獻率占到1%~20%。
例如,對于鈣、鎂元素,飲用水可提供多達所需要的每日總攝入量的20%,而對于其他大部分元素,飲用水貢獻了總攝入量5%以下。
然而,由于很多人出于對飲用水污染的擔憂,只喝純凈水、蒸餾水,在社區或家中安裝直飲水機、凈水器,對自來水進行深度處理甚至徹底處理的現象十分普遍,失去了從飲用水獲取礦物質的途徑。
今年的全國營養科學大會上,世界衛生組織水質準則專家組成員、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王俊南表示,長時間飲用凈化水與心血管疾病、癌癥的發生具有相關性,在印度和臺灣地區的研究也表明,經常飲用硬度較高的水有利于減少上述疾病的發生。
此外,很多社區對直飲水機清洗不徹底、濾芯更換不及時,導致內部留存很多細菌和污垢,會對飲用水造成二次污染,反而不利健康。
科學補水,不做“水盲”
《中國居民營養素膳食參考攝入量》建議,我國居民每日應飲水1.5~1.7升,以保證人體健康的生理所需。馬冠生提醒,這一推薦飲水量指的是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。
人體對水的需要量不僅個體差異大,而且同一個體在不同環境或生理條件下也有差異,因此具體情況還要視性別、年齡、身體活動、代謝情況、溫度等因素而定。
不同人群飲水量不同
以下幾類人要適當增加飲水量:
在天氣炎熱時,劇烈運動、高溫情況下作業的大量出汗者;
發燒、嘔吐、腹瀉導致的脫水者,多喝水的同時還應注意補充電解質;
秋冬氣候干燥,長時間身處空調、暖氣房者;
口味重,肉類等蛋白質攝入較多者;哺乳期女性及代謝旺盛的兒童青少年。
需要注意的是,患有心衰、急慢性腎炎、腎衰竭、尿毒癥等疾病以及嚴重胃腸道功能障礙者,要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控制飲水量,以免加重病情。
養成好習慣
人們應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,遵循“少量多次,小口慢飲”的原則。
選對水的種類
水的種類方面,以白開水、礦泉水為最佳,其次為不加糖的茶、奶和奶制品,盡量不要喝低營養、高熱量的甜飲料。
學會“吃水”
除了喝水,我們還應該學會“吃水”。新鮮果蔬的含水量很高,例如黃瓜水分含量達95.8%,生菜水分含量95.7%,西紅柿水分含量93.3%,它們不僅熱量低,還含有維生素C、E,礦物質等,補水的同時還能給健康帶來更多好處?!?/p>
本文轉自生命時報
本報記者 | 徐文婷
本篇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: 中國營養界
原文鏈接:http://www.architecte-gap.com/359.html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http://www.architecte-gap.com/ 為 “北京大禹水業” 唯一官方服務平臺,請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。
產品介紹 2020-09-01
產品介紹 2020-07-27
健康飲水 2020-07-30
行業新聞 2021-08-13
行業新聞 2021-09-17
健康飲水 2022-04-18
產品介紹 2020-08-09
公司新聞 2020-07-10
健康飲水 2020-07-10
行業新聞 2021-08-05
小游客 2023年07月10日
小游客 2023年07月10日
小游客 2023年06月02日
小游客 2022年01月21日
小游客 2021年10月19日
掃碼二維碼
獲取最新動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