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藍色字關注“桶裝水行業”
點擊→ 桶裝水行業實踐營銷與管理手冊 即可進入手冊閱讀 是水行業的實戰經驗資料,經過一線市場血與火的洗禮,實踐過程中的層層考驗,終成的實踐操作結晶!
我國于2016年1月1日起實施的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》規定,包裝飲用水中的溴酸鹽限量應不超過0.01mg/L。水中為何會有溴酸鹽?對此,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白雪濤表示,一方面是水源水本身富含溴化物,另一方面緣于企業使用了較高濃度的臭氧殺菌。
我國瓶裝水生產主要采用臭氧消毒,因為臭氧不僅消毒效果好,而且還具有成本低、使用方便的優勢?!安捎贸粞跸?,也會帶來安全隱患:當水中含有一定量溴化物時,會導致瓶裝水溴酸鹽超標;而當臭氧消毒不充分時,又將導致水中微生物超標,尤其是銅綠假單胞菌超標。
銅綠假單胞菌具有一定抗氧化性,對臭氧不敏感,是導致包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檢出的主要原因。近年來各級監管部門發布的瓶裝水抽檢結果表明,溴酸鹽和銅綠是瓶裝水的兩大安全隱患。與食品添加劑不同的是,飲用水中的溴酸鹽是原水經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產物。溴酸鹽超標引起關注源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興起的礦泉水。礦泉水中不僅礦物質豐富,溴離子含量也很高。礦泉水生產企業在使用臭氧殺菌過程中,臭氧在水中與溴離子發生反應產生溴酸鹽。頗為讓人尷尬的是,飲用水中的溴酸鹽恰恰是在保證人們飲水更安全的背景下產生的。研究發現,飲用水中溴酸鹽產生比較復雜,既與原水中溴離子含量、臭氧濃度、消毒時間有關,同時也受水溫、水的pH值等因素影響。一般來說,在不采取去離子工藝條件下,原水中溴離子含量高,臭氧消毒后溴酸鹽含量也高;在相同加工條件下,投入臭氧濃度高或消毒時間長,溴酸鹽產出量也高。
在通常狀態下,水中普遍含有溴離子。溴離子可調節大腦的高級神經活動,有益健康。在《飲用水天然礦泉水》GB8537—1995中,溴被列為天然礦泉水對人體有益的9項界限指標之一。
為了保持天然水、礦泉水的天然特征,水企一般不采取去離子工藝,使得水中溴離子被保存。在使用臭氧滅菌條件下,飲用水中不可避免會產生溴酸鹽。鑒于溴酸鹽潛在的安全風險,在《飲用水天然礦泉水》GB8537—2008中,將溴化物從天然礦泉水9項界限指標中刪除,并將溴酸鹽的含量列入限量指標,規定不得高于0.01mg/L。雖然溴酸鹽超標問題是許多水企生產過程中面臨的“老大難”,但要解決也并非不可能。而歐盟規定天然礦泉水殺菌處理工藝不能使用臭氧殺菌。對于國內礦泉水生產企業來說,摒棄臭氧消毒工藝,選擇無臭氧消毒工藝,如物理超濾除菌、紫外線殺菌、高溫滅菌等技術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溴酸鹽問題,但使用無臭氧工藝對水源水質的衛生要求較高。為保障安全,有的水企還是采用臭氧和紫外線雙重殺菌工藝。相對于礦泉水生產企業,包裝飲用水生產企業控制溴酸鹽難度要大得多。特別是以非公共供水系統(地表水和地下水)為水源的企業,原水中微生物含量要遠遠高于地下礦泉水,而且受季節影響,水中微生物含量波動較大,水企首先要解決控菌問題。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加強生產過程水質安全管理,從水收集、處理到儲存、灌裝的全過程做到微生物控制以及生產設施、設備的全面控菌。通過全面控菌,避免使用臭氧消毒時間過長或為殺菌投入濃度過高的臭氧,進而減少溴離子氧化為溴酸鹽的可能。
在生產過程控制中,尤其是要加強質量和安全關鍵控制點的動態監控,發現溴酸鹽檢測結果偏離關鍵限值時應及時糾偏。當前,要有效控制溴酸鹽超標等飲用水安全問題,一方面政府要提高市場準入門檻,淘汰一批規模小、設備和工藝落后的飲用水生產企業,對跨行企業進入飲用水行業進行嚴格控制;另一方面,企業要加強飲用水生產管理環節控制,嚴格按照飲用水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管理規范進行生產,讓設施、設備、原料、環境等要素都合格可控,從而保證飲用水質量與安全;另外,監管部門要加大飲用水上市后監督抽檢力度,嚴肅查處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違法行為。這也是保障飲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。重磅促銷:美國陶氏膜(現叫杜邦陶氏膜,也叫杜邦膜) 低價促銷中,全國包郵,偏遠地區協商,質量保證。采購電話 周生 18028923137 微信同號。

本篇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: 桶裝水行業